我國新材料產業正處于由中低端產品自給自足向中高端產品自主研發、進口替代的過渡階段;國內高端新材料技術和生產偏弱,近年來產能雖有顯著提高,但還未能滿足國內高端產品需求,材料強國之路任重而道遠。
本文對于具有國產化提升潛力的新材料細分領域進行了梳理,共七大發展方向供讀者參考。
1 輕量化材料
碳纖維以其出色的性能被用于航空航天、汽車等多個領域。我國碳纖維產業存在產能利用低、高端產品少的問題。實現碳纖維規模生產和應用開發的雙自主化,是提升我國國防實力和保障供應鏈穩定的關鍵。鋁合金車身板應用在汽車最重的車身,是實現輕量化目標的關鍵材料。我國生產工藝復雜的鋁合金車身板部分已經開始出口。鋁合金車身 板國產化是我國汽車產業提高競爭力,幫助國家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關鍵。
2 航空航天材料
聚酰亞胺(PI)在航空航天、高端電子元器件、半導體等多個尖端領域有很高應用價值。我國在高端 PI 薄膜以及其他高端 PI 產品仍面臨“卡脖子”問題。碳化硅纖維(SiC 纖維)是繼碳纖維之后發展的又一種新型高性能纖維。全球來看碳化硅纖維技術仍在快速發展和迭代,中國企業有望迎來彎道超車的機遇。
3 半導體材料
硅片是半導體器件和太陽能電池的主要原材料。光伏用硅片產能大多集中在我國,生產技術水平全球領先。半導體硅片制作工藝更為復雜,部分國內企業正努力打破技術壁壘。碳化硅是功率器件的重要原材料,產業格局呈現美國獨大的特點;近年來該材料不斷在電動車、 光伏、智能電網等領域滲透,擁有強勁的下游需求。濺射靶材是集成電路的 核心材料之一;2013-2020 年全球靶材市場規模的復合增速達14%。
4 新型塑料
聚酰胺(PA)材料受制于國外企業對于原材料生產技術的技術壁壘。在“碳中和”及“以塑代鋼”政策背景下,該材料國產替代對我國新能源產業、電子通信、交通運輸等領域的發展進步具有重大意義。
聚苯硫醚是一種具備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質的特種工程塑料,對汽車輕量化、大氣污染防治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聚乳酸因其優異的機械性、環保性等特點而廣泛應用于醫藥設備及 3D 打印等諸多領域,但進口依存度較大。
5 電子電器電容新材料
電子漿料是制造厚膜電阻等電子元件的關鍵,廣泛應用于在光伏、航空、軍事等領域;目前國內電子漿料龍頭企業正致力于生產高質量、高性價比的電子漿料,市占率有較大提升空間。電子陶瓷可廣泛應用于通信、工業、汽車等領域,其中 MLCC 作為產量和需 求量最大的電子陶瓷,與電子元器件市場發展趨勢和國家政策導向相匹配。
6 多用途新材料
聚苯醚樹脂被廣泛用于電氣機械、IT、汽車、軍工等,改性聚苯醚在全球的市場需求和消費量逐年上升。對位芳綸產 業集中程度較高,目前國內對位芳綸產能自給率約 20%左右,進口依賴嚴重。
高吸水性樹脂(SAP)具有吸水性好、價格適中、安全性好等特點,預計 2025 年全球 SAP 需求量將增長至 440 萬噸。國內人口老齡化趨勢加重,疊加生育政策放開,預計 2023 年中國 SAP 市場規模將達到 145.1 億元。
7 光學和電子化學品
光學膜廣泛應用在電子顯示、建筑、 汽車、新能源等,目前我國在中低端光學膜領域已經實現國產替代。在高端光學膜領域,我國企業正通過內生、外延兩種方式尋求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光刻膠是一種在半導體制造、PCB、面板行業中使用的尖端材料。當前我國光刻膠國產化比例很低,高端半導體光刻膠基本完全依賴進口,突破光刻膠的海外技術壟斷已經成為我國科技前沿攻關的關鍵環節。
OLED是全球新一代顯示技術的代表,有望在手機面板領域成為主流顯示技術。我國生產商在OLED面板產業中積極擴產,未來產能增長較快,國產化OLED材料潛在需求旺盛。在高價值的發光材料成品領域中,我國已經初步實現國產替代,部 分細分產品已實現向國內面板廠商的大批量供貨,但在技術和產能上和國際領先水平仍有差距,國際競爭力仍有較大增強空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