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加大力度保護知識產權,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已成立兩周年。作為技術類知識產權審判的“國家隊”,2021年兩大化工案件涉及巨額賠償,給我國化工企業敲響警鐘,未來將成為常態,企業一定要具有敬畏之心。
最高人民法院對嘉興市中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等與王龍集團有限公司等侵害技術秘密糾紛上訴案進行宣判,判決被訴侵權人王龍集團公司等賠償技術秘密權利人1.59億元。
2021年8月9日,聊城市中院裁定魯西化工賠償莊信萬豐戴維科技有限公司、陶氏全球技術有限公司7.49億 。
香蘭素案件 王龍集團公司等賠償技術秘密權利人1.59億元
2021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對嘉興市中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嘉興中華化工公司)等與王龍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王龍集團公司)等侵害技術秘密糾紛上訴案進行宣判,判決被訴侵權人王龍集團公司等賠償技術秘密權利人1.59億元。
“香蘭素”是全球廣泛使用的香料,本案原告嘉興中華化工公司與上海欣晨新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上海欣晨公司)共同研發出生產香蘭素的新工藝,并作為技術秘密加以保護。
嘉興中華化工公司和上海欣晨公司的相關香蘭素生產技術和工藝曾獲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獎項。嘉興中華化工公司曾獲浙江省科學技術廳、財政廳聯合頒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并于2010年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評為“2009年度中國輕工業香料香精行業十強企業”第一名。
在本案侵權行為發生前,嘉興中華化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香蘭素制造商,占據全球香蘭素市場約60%的份額。
2010年,嘉興中華化工公司前員工、被告傅祥根從被告王龍集團公司獲得報酬后,將“香蘭素”技術秘密披露給王龍集團公司監事、寧波王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王龍科技公司)董事長、本案被告之一王國軍,并進入被告王龍科技公司的香蘭素車間工作。
2011年6月起,王龍科技公司開始生產香蘭素,短時間內即成為全球第三大香蘭素制造商。
2015年,被告喜孚獅王龍香料(寧波)有限公司(簡稱喜孚獅王龍公司)成立,持續使用王龍科技公司作為股權出資的香蘭素生產設備生產香蘭素。王龍集團公司、王龍科技公司非法獲取“香蘭素”技術秘密后,從2011年6月開始生產香蘭素并持續至今,其實際年生產香蘭素至少在2000噸,占據全球10%的市場份額。
同時,上述被告侵害涉案技術秘密生產的香蘭素產品銷售地域遍及全球主要市場,并對標嘉興中華化工公司爭奪客戶和市場。由于王龍集團公司、王龍科技公司等系非法獲取涉案技術秘密,沒有實質性的研發成本投入,能以較低價格銷售香蘭素產品,對嘉興中華化工公司的原有國際和國內市場形成了較大沖擊,導致嘉興中華化工公司的全球香蘭素市場份額從60%滑落到50%。
2018年,嘉興中華化工公司、上海欣晨公司向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起訴,認為王龍集團公司、王龍科技公司、喜孚獅王龍公司、傅祥根、王國軍侵害其享有的“香蘭素”技術秘密,請求法院判令上述被告停止侵權并賠償5.02億元。
一審法院認定王龍集團公司、王龍科技公司、喜孚獅王龍公司、傅祥根構成侵犯涉案部分技術秘密,判令其停止侵權、賠償經濟損失300萬元及合理維權費用50萬元。同時,一審法院在訴中裁定王龍科技公司、喜孚獅王龍公司停止使用涉案技術秘密生產香蘭素,但王龍科技公司、喜孚獅王龍公司實際并未停止其使用行為。
除王國軍外,本案各方當事人均不服一審判決,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二審中,嘉興中華化工公司、上海欣晨公司將其賠償請求降至1.77億元(含合理開支)。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二審認定,王龍集團公司、王龍科技公司、喜孚獅王龍公司、傅祥根、王國軍侵犯涉案全部技術秘密。根據權利人提供的經濟損失相關數據,綜合考慮侵權行為情節嚴重、涉案技術秘密商業價值極大、王龍科技公司等侵權人拒不執行生效行為保全裁定等因素,判決撤銷一審判決,改判上述各侵權人連帶賠償技術秘密權利人1.59億元(含合理維權費用349萬元)。同時,本案因權利人起訴所主張的損害賠償數額僅計算至2017年底,而當時的法律并未規定懲罰性賠償,故本案未能適用懲罰性賠償,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判決指出,權利人對本案各被告2018年以后的持續侵權行為可以依法另行尋求救濟。
羰基合成案件 魯西化工集團賠償7.49億元
魯西化工8月9日晚間公告,公司日前收到聊城市中院送達的《民事裁定書》,裁定承認瑞典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機構2017年11月7日就公司違反與莊信萬豐戴維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戴維”)、陶氏全球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陶氏”)簽署的《低壓羰基合成技術不使用和保密協議》作出的仲裁裁決。
公司副總經理張雷8月9日晚間代表公司就這一判決做出回應。他表示,公司尊重市中院作出的民事裁定,將按照程序履行賠付義務,但公司并未侵犯對方知識產權,僅因早年國際合作經驗不足,違反了保密協議,付出巨大代價,今后將吸取教訓。
聊城市中院的民事裁定,意味著瑞典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具有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決一樣的法律效力,此后將進入執行階段。
根據仲裁裁決,公司應當賠償各項費用合計人民幣約7.49億元。公司表示,實際賠付金額以申請人與公司最終計算并認可的金額為準。后續賠付行為將對公司本期利潤產生較大影響。
根據公司已披露的2021年半年報,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26.32億元,7.49億元的賠償金額占公司上半年凈利潤不足三成。
公司表示,仲裁事項僅對未建設的多元醇第四工廠(即后續未建裝置)下達禁令,不阻止已建三座工廠的運行。因此聊城市中院關于承認案涉仲裁裁決的裁定不會對公司目前正常運行的多元醇三座工廠(即公司當前正常運行的三套生產裝置)的生產銷售產生影響。此外,由于涉案裝置僅為多元醇,公司其他主營產品生產及項目建設不受影響。
此次裁決所涉事項可追溯到2010年。張雷介紹,公司當時擬建設丁辛醇項目,為此展開調研,并在調研過程中與多家丁辛醇生產技術的供應方進行接觸,包括戴維/陶氏及四川大學等。
最終,戴維/陶氏方面向魯西化工提出8000萬元/套年產25萬噸丁辛醇裝置的技術許可費報價,同時還需購買指定廠家的專有設備,造價約2億元。魯西化工認為該價格過高,未能與戴維/陶氏達成合作,而是選擇了報價遠遠低于戴維/陶氏的四川大學的水性催化劑技術。
在公司項目建成后,戴維/陶氏于2014年11月以公司的丁辛醇裝置使用了其保密技術信息,違反了《低壓羰基合成技術不使用和保密協議》為由在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機構提起仲裁,向公司提出巨額索賠。
關于公司最終敗訴的原因,張雷分析,主要是公司在2010年與戴維、陶氏在商務洽談過程中,應對方要求簽署了《低壓羰基合成技術不使用和保密協議》。該協議約定的保密信息范圍非常寬泛,并且約定,如果魯西化工從公有領域或第三方合法獲取的信息包含保密信息內容,魯西化工在使用或披露該等信息之前,也必須獲得戴維/陶氏的書面同意,否則即視為違反保密協議;但是,由于戴維/陶氏從未向魯西化工提供相關保密信息,魯西化工無從知曉從公有領域或第三方獲取的信息是否包含保密信息內容,也無法提前獲得戴維/陶氏的同意。
張雷特別強調,魯西化工在與合作伙伴交流中,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對于此次仲裁涉及的問題,公司同樣不存在知識產權侵權問題。他介紹,公司丁辛醇裝置使用的四川大學的水性技術與戴維/陶氏的油性催化劑技術有本質區別,戴維/陶氏聲稱魯西化工使用了其保密技術信息,與事實不符。
PBAT專利之爭 聚友化工起訴中科啟程等4家公司索賠2億元
12月21日,長鴻高科收到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應訴通知書、舉證通知書((2021)蘇民初16號)、民事起訴狀等相關訴訟材料,原告為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除長鴻高科外,其子公司長鴻生物及中科啟程、揚州惠通也在被告之列。
訴訟原因為聚友化工認為這四個被告公司侵犯了其合法擁有的ZL201110401503.6,名稱為“一種連續制備生物降解塑料的方法”的發明專利權及PBS與PBAT“聚酯連續聚合制備工藝”技術秘密,依法向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他們賠償2億。
今年4月,中科啟程曾以專利權、專有技術秘密糾紛的訴訟事由,將上海聚友和山東瑞豐高分子訴至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法院,如今原被告身份調換,圍繞PBAT相關專利之爭愈演愈烈。
中科啟程、聚友化工專利訴訟時間線梳理
2020年11月
長鴻高科發布公告,與中科啟程簽訂《年產60萬噸PBAT樹脂聚合技術許可合同》。
2021年1月
2021年1月,中科院2項生物降解材料專利完成申請人變更,由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變更為中科啟程新材料科技(海南)有限公司 。
“制備脂肪族二元酸二元醇酯的方法”(專利號 ZL01144134.8)和“制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方法”(專利號 ZL01144133.X)的中國專利,是中科院理化所2001年12月便申請的,并于2006年獲得了授權。
2021年4月
4月22日,中科啟程率先出招,以專利權、專有技術秘密糾紛的訴訟事由,將上海聚友(第一被告)和山東瑞豐高分子(第二被告)訴至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法院。
2021月5日
聚友化工發布《告客戶書》,聚友化工對PBAT的知識產權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符合有關法律和實踐。
2021月12日
上海聚友化工向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稱中科啟程、揚州惠通、長鴻高分子、長鴻生物四家公司侵犯了其合法擁有的ZL201110401503.6,名稱為“一種連續制備生物降解塑料的方法”的發明專利權及PBS與PBAT“聚酯連續聚合制備工藝”技術秘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