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化工市場“波瀾壯闊”,受供給側擾動及油煤氣等原料共振上漲影響,化工品價格快速沖高,尤以煤化工最為突出。進入四季度,供給逐漸恢復,疊加原料端回撤,化工行業呈現沖高回落趨勢,需求側受季節性回落及避險情緒影響整體表現偏弱。2021年進入收尾階段,經歷了大起大落,化工行業后期會呈現如何表現?
三季度化工行業經歷了年內第二波較大漲幅,支撐邏輯主要在于政策對供給端的擾動,以及油煤氣等原材料價格的寬幅上漲。進入四季度之后,煤炭價格理性回調,前期實現倍數級上漲的歐洲天然氣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回撤,原油上漲勢頭也受到遏制,疊加各地限產局面有所緩解,因此化工品呈現沖高回落之勢(如圖1所示),前期漲幅較大的煤化工產品則在回調趨勢中再次扮演了“排頭兵”的角色。
拉閘限電現象緩解 供給側逐步恢復
國家能源局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新聞發言人表示,進入8月,受南方地區來水偏枯和煤炭價格高企影響,火電機組頂峰能力不足,南方區域4省(區)、蒙西實施有序用電措施。9月以來,全國臨時檢修機組容量增加,有序用電范圍進一步擴大,個別地區出現了拉閘限電情況。針對上述情況,國家迅速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當前,煤炭產能加快釋放,增產增供取得明顯成效,電煤庫存可用天數提升,電力保供能力逐步增強,全國電力供需緊張形勢已經有所緩解,未再出現拉閘限電現象。此外,前期進行入冬前例行檢修的企業也逐漸恢復開工,當前化工品市場供給側已逐漸恢復。如圖2所示,11月前兩周部分主要產品的平均開工負荷率較9月相比存在明顯提升的現象,雖也有產品開工下降,但降幅較小。此外,從近三個月變化趨勢來看,10月之后主要產品除甲醇、苯乙烯、乙二醇外,其余產品開工負荷率均呈現觸底回升的趨勢。
基礎原料共振上漲后呈現差異化走勢 油強煤弱格局形成
從原料端來看,近期形成油強煤弱的格局。為使發電供熱和民生用煤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國家多部門多措并舉,煤炭保供政策效果顯著,煤炭優質產能加快釋放,10月中國原煤產量達到3.6億噸,同比增長4%。此外,10月全國煤炭進口量同比大幅增長96.2%,對國內煤炭供給形成有力補充。進入11月,煤炭保供措施繼續推進,煤炭產量延續增長態勢。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10日,煤炭調度日產量達到1205萬噸,創歷史新高。后期來看,國家保供措施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將帶動煤炭產量進一步提升,煤炭現貨價格將回歸至更加理性合理的區間。
與煤炭的顯著回調不同,原油則要“傲嬌”許多,在擔心OPEC+增產幅度不能滿足需求增長的情況下,國際油價繼續受到支撐。目前來看,支撐原油上漲的理由足夠充分,但上漲之路或也并不平坦。OPEC+維持40萬桶/日的增產計劃,原油供需缺口短期難以完全彌補。庫欣地區庫存繼續下降,接近運營低點,并且已遠低于季節性平均水平。NOAA預測拉尼娜概率升至87%,冷冬預期增強,繼續刺激原油替代取暖發電需求。上述條件仍繼續構成支撐油價的條件。不過美國通脹率創造近30余年的高點,美國目前正“千方百計”的試圖打壓油價,包括釋放原油戰略庫存等。中短期來看,受供需格局影響,原油大概率以偏強震蕩為主,不過隨著天然氣、煤炭等能源價格的回落,油價進一步上行驅動減弱。此外,還需關注美國高通脹下的政策因素干擾對原油價格的階段性影響。
目前煤化工成本支撐的市場邏輯將逐漸轉變為供需主導的行情,但要關注石油化工的帶動作用。氣頭化工(主要指乙烷、丙烷等輕烴原料化工)原料中國高度依賴進口,目前外盤價格高企,因此未來成本支撐的邏輯依然存在,沖高回落的行情或不可持續。石油化工現階段偏弱震蕩,部分產品尚未調整到位,不過中短期內在原油偏強預期支撐以及沖高回落幅度較大的情況下或有回彈需求,但隨著政策邏輯的消退,供給出現改觀,且受季節性需求減弱影響,未來回彈力度相對有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