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背景下,石化行業綠色轉型步伐加快,必將面臨成本、技術、替代能源競爭的諸多挑戰,但同時也孕育著巨大機遇。那么石化行業將面臨哪些機遇?行業投資熱點又在哪兒?這一問題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投資并購發展策略論壇上找到了答案。“目前資本和投資方青睞于那些有效開展綠色低碳轉型和真正關注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的企業,ESG得分高的企業更容易在資本市場獲得較低成本的融資。同時,‘雙碳’目標下,新能源、新材料、新業態領域催生巨大機遇,這些領域也引起了資本市場的關注。”
資本青睞高ESG 評分企業
綠色發展是石化行業未來的新增長點。在此背景下,金融機構更加關注行業的ESG指標,青睞積極順應綠色低碳轉型。
據麥肯錫公司資深合伙人洪晟博士介紹,越來越多的行業和企業都意識到綠色低碳轉型是迫在眉睫的必選項。從外部看,資本和投資方已開始青睞于那些有效開展綠色低碳轉型和真正關注ESG的企業。
在洪晟博士看來,ESG能夠成為企業卓越績效與基業長青的重要基石,資本會追逐和關注ESG評分比較好的企業,其原因是這些企業收入和組合成長比較強勁,長期的降本趨勢存在。此外,ESG較好的企業,相對轉型去風險能力也較強。因此,ESG評級高的公司估值高于評級較低的同行,也更易獲得融資。
“尤其是在油氣和化工行業,順應可持續性發展導向的企業將獲得資本市場更多的關注和支持。”洪晟指出,從單一經營企業的平均估值/營業收入倍數來看,對于電動汽車、能源儲備、可再生能源和燃料、生物型消費品、循環包裝等相關行業,資本估值要高11倍,而對于中性以及逆向可持續發展的行業,比如油氣、一次性塑料等,行業估值最多達到2~3倍。
新能源新材料 成投資熱點
在綠色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石化行業有哪些投資機遇和投資熱點?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副書記、副秘書長趙志平認為,碳中和、“雙循環”將催生行業投資新機遇。“雙碳”目標將帶動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撬動新能源領域相關投資機遇。而在“雙循環”格局下,我國加速攻關關鍵技術領域、集成電路、5G等高端產業,也帶動新材料等配套需求快速提升,催生新材料領域豐富的投資機會。
“在‘雙碳’背景下,石化企業在自身產能脫碳、循環再生和資源利用、廢物管理、塑料、賦能下游產業等領域面臨機遇。”洪晟說,站在整體產業經濟的視角上看,綠色低碳投資領域有許多與石化行業相關的機會,包括能源脫碳、低碳出行、循環產品和包裝、低碳農業與糧食供應、可持續建筑、氫能、生物能源、供應流程脫碳、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碳市場和補償等10個低碳投資主題,保守估計到2025年其市場規模達到10億美元。
“低碳經濟和可再生能源是未來10年最大的風口,最支持(可再生)新能源迅速發展的化工新材料將迎來快速發展。”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國際產能合作聯盟專家委員會專家楊向宏表示,同時他還看好新能源太陽能光伏、新能源鋰電池相關化工新材料、節能和輕量化材料,以及增材制造(3D打印等)、薄膜(BOPET)、微發泡、新型彈性體四大應用領域,以及尼龍、無機陶瓷材料、PETG共聚聚酯、新型化纖、硅等五大新材料。
高端新材料賽道 受機構關注
在資本市場,多家機構也看好新能源新材料等相關的賽道。
川流資本是一家專注新材料的投資機構,該公司創始合伙人時雪松表示:“我們關注創新和高壁壘的材料方向。”從應用角度可將其分為五大領域,一是工業和消費升級領域,主要包括特種工程塑料、特種纖維、特種復合材料等。二是與新能源相關領域,包括太陽能、儲能、鋰電池等。三是電子和半導體領域,包括一些耗材以及顯示、5G相關的消費電子新材料,這些材料依賴于進口。四是可持續發展領域,包括廢氣、廢水治理的工藝迭代,以及生物基材料、水性涂料等。五是醫療相關領域,包括一些難合成藥物的合成,以及醫藥器械的耗材等。
“我們每年的投資方向都會根據環境、行業情況做適度的調整,最主要還是權衡投資企業的性價比。”時雪松說。
中金公司石化行業董事總經理裘孝鋒認為,電動汽車、光伏、半導體、顯示面板、5G等先進應用場景向中國轉移,為上游配套材料發展奠定基礎。從目前來看,比較看好國內新能源新材料、種業、合成生物學等新賽道,而這些領域與海外處于同步發展期。
“做產業投資,我們比較看重一些長周期、比較新的賽道,另外還有與集團產業協同的領先企業。當前,我比較看好生物基合成、塑料循環領域以及新能源領域,包括氫電產業鏈,太陽能光伏基礎材料如玻璃、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膠膜等。”中國石化集團資本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任波表示。
據介紹,中石化資本投資了聚乳酸技術實現全球突破的國內企業海正生物。
據了解,華泰證券、中信證券也都看好光伏、風電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可再生材料等賽道。除此之外,中信證券看好天然氣相關領域尤其是氣源獲取較容易的公司。在減排的背景下,節能環保設備領域的領先企業也被看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