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從8月底開始的“雙控”政策,導致以煤炭為主要代表的大宗商品出現了短時的瘋狂,市場價格從8月底開始一路高漲至10月中旬。從9月底開始,國家相繼出臺了各種穩定市場價格的政策措施,10月初已初見成效,但是煤炭價格卻始終一路上漲。
煤炭價格的持續上漲,導致以煤炭為原料的大宗商品及化學品也跟隨繼續上漲,如電石、PVC、乙炔、煤焦化、磷化工相關產品等。在10月中旬前后,國家放出了“大招”,實施了罕見采用的價格法,以及對煤炭的一年內封頂控價,導致煤炭價格從10月中旬開始扭轉向下。
圖 1 動力煤近期價格走勢圖(單位:元/噸)
從圖中可以看到,動力煤價格從歷史高點2500元/噸價格,在短短半個月內,已經跌破1000元/噸。煤炭價格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也很大程度上帶來相關聯產品的下行,電石、焦炭、PVC價格相繼出現了大幅下跌。
圖 2 中國電石價格走勢圖(單位:元/噸)
圖 3 中國PVC價格走勢圖(單位:元/噸)
國家對煤炭價格的出手干預的時機,是已經在煤炭價格接近失控的邊緣,如果煤炭價格的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將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如北方供暖成本上漲,以煤炭為燃料和原料的工業生產,都將帶來巨大的成本增長。而成本增長的背后,將會是對依托成本為生產的各行各業的成本增加,從而將成本最終轉嫁給終端消費者,嚴重的將會帶來民生安定團結的巨大后果。
所以,煤炭價格最終是以國家限價的手段收尾,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大宗商品價格管控的深度和執行力。但是,目前中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絕大部分商品的交易體制是建立在市場自平衡的供需機制下。也就是說,市場會通過自我修正供需失衡的方式,來規避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暴跌。
如果原本平衡的市場交易狀態出現了外力作用,必然會引發一方的劇烈波動。此輪因國家出手調控帶來的煤炭價格,或許將會驗證此理論。
根據數據顯示,在過去1個月內,平頭哥統計的450多個大宗化工品中,出現下跌的化工品超過170個,大宗的化工品有近40個商品跌幅超過10%,有14個商品跌幅超過20%。其中動力煤價格月度跌幅超過44%,以煤炭為直接原料的相關產品,如蘭炭、焦炭,市場價格跌幅均超過39%。
另外,以煤炭為次要能源或原料的產品,如電石、PVC等,月度跌幅超過20%。以煤炭為燃料的次級下游產品,如無機化工、磷化工的相關產品,近1個月內的跌幅超過20%。在刨除掉因市場供需因素帶來的價格下跌商品之外,因煤炭的主要影響和次要影響帶來的下跌產品,預估將會占據下跌品種的20%-30%。
表 1 近1個月內(2021年10月8日至11月8日)出現下跌的大宗化工品漲跌幅統計
化工生產中的成本是按照產業鏈緯度,從原料端向下游終端市場傳遞,最終將會轉嫁給消費者。無論是以原油為化工生產的石油化工,還是以煤炭為化工生產的基礎化工品,都將按照產業鏈的模式向下傳導。所以,全球化工產業在過去數百年的發展,都是圍繞以能源分布為發展邏輯,誰控制了原料,誰就控制了化工產業。
但是,根據產業鏈的長短不同,原料以產業鏈緯度向下傳導時,會參照下游產品的庫存周期。也就是說,成本傳導會因為庫存時間而發生嚴重的滯后性,這一點在化工產業鏈的尤為明顯。如果下游產品行業庫存能力較大,在原料價格下跌的環境下,下游產品的價格波動會滯后于原料價格的波動。在原料價格上漲的環境下,下游產品的價格也將會明顯滯后于原料價格的波動。
所以,此輪因國家出手帶來的煤炭價格短期的暴跌,在短時間內將會對以煤炭為最大生產成本的下游化工品,跟隨煤炭價格而出現暴跌,長期內,將會拖累以煤炭為次要成本,或以煤炭成本占據一定權重的化工品的價格下行。
如果煤炭在短期內跌至控價要求的440元/噸,那么目前還有近50%的下跌空間。所以,平頭哥預計,煤炭價格的短期暴跌將會在未來短時間內帶領部分化工品的價格下行,如果消費市場持續負面反饋,那么有出現“剎不住車”的危險。但是,也需要綜合考慮下游產品供需現狀問題,如果下游產品需求良好,則不排除穩定高價而鎖定高生產利潤的情況。
原油是目前全球化石類能源影響力最大的產品,而在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前提下,原油的市場關注度在逐漸減弱。并且,中國作為煤炭儲量豐富的國家,煤炭價格波動對中國化工企業的生產影響較大,而中國化工又作為全球最大的生產性質,必然對全球的能源結構也將帶來一定的影響,只是時間快慢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