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林恒偉教授光功能材料研究團隊,在無機智能響應性發光材料上取得研究進展,相關成果以“Multimode-Responsive Luminescence Smart Platform by Single-Sm3+-Doped Phosphors”為題發表在光學權威期刊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上。該項工作的主要貢獻者為碩士研究生呂紹星、王潘琴和王騰躍同學,論文的通訊作者為林恒偉教授、杜家仁副教授。
林恒偉教授光功能材料研究團隊,通過單一稀土發光離子Sm3+輔助基質發光實現了多模式智能響應性的動態變色發光過程。在外界X高能射線以及紫外線激發后,材料在不同熱場刺激下其發光顏色呈現由藍紫色到玫瑰粉色的動態發光,為智能響應性光學平臺的信息安全應用提供了新策略。多模式響應性發光材料在基本光物理過程的機理和智能設備平臺的研發等方面都發揮著關鍵作用。然而,單一稀土摻雜發光體通常表現出單模發光或有限的刺激響應性,為實現在無機材料中得到多模式多響應性光學性質,通常的策略是使用三種甚至四種摻雜離子或一系列具有不同組成結構的無機固溶體材料。盡管這種策略可以實現多模式發光,但是材料的制備合成工藝復雜,多種發光離子之間常常發生能量淬滅,能量轉化率較低且光物理過程難以統一。將多模式發光集成到單離子摻雜的單一材料中是一種簡單的理想策略,但仍然是一個瓶頸問題。到目前為止,尋找合適的發光中心和基質材料組合來實現多模式多刺激響應性的集成仍然是一個挑戰。江南大學化工學院光功能材料實驗室針對這一問題,在Sr2YGaO5材料體系中單摻雜發光中心Sm3+,證明了其激發波長依賴性、熱激勵發光和X射線、UV響應的集成,該材料具有優異的多峰發射、多刺激變色響應性。更重要的,其設計基于褐鐵礦型基質(Sr2YGaO5)發光和摻雜劑(Sm3+)發光的有效光學復用,在這種Sm3+單摻雜的基質中實現了優異的光學集成,觀察到了熱激發光過程中的顏色變化特征(藍紫色到玫瑰色),提供了可視化的簡易發光辨識。這種具有顏色可變特征的多刺激響應性(光場、熱場和高能X射線)源于基質和Sm3+發光的共存現象,以及能量從陷阱缺陷到雙發光中心的有效能量傳遞途徑。這為集成多模式多刺激響應的光學材料開發提供了新的思路。該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2204197)、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BK20210481)和江南大學基本科研計劃青年基金項目(JUSRP122015)等項目的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