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南大學材料學院張友法團隊與東南大學生醫學院肖鵬峰團隊合作,發明一種用于核酸高精度快速檢測的智能磁珠。該研究以Solvent-Responsive Magnetic Beads for Accurate Detection of SARS CoV?2 為題目,該研究成果發表在了期刊《ACS. AMI.》上。
由于新冠病毒的流行,多種基于核酸的檢測方法被提出來,目前核酸提取的方法比較熱門的是跟自動化結合更緊密的磁珠法。然而由于常規羧基型核酸提取磁珠在核酸脫附環節存在核酸脫附不完全的問題,對于樣本中所含目標核酸量極低的情況,影響了檢測結果,限制了其應用范圍。
課題組針對目前商業磁珠提取核酸后脫附不完全,脫附效率較低等問題,發明了一種制備超順磁性有機溶劑響應型智能磁珠的方法。用富含羧基的表面活性劑包裹住了四氧化三鐵球狀顆粒,利用有機溶劑對于這些顆粒表面原先包裹的表面活性劑分子中的氟烷基的誘導作用,使其朝外定向排列,從而使原先在磁珠表面的阻礙核酸脫附的羧基翻轉,在原先正負電作用及羧基翻轉的雙重作用下進行核酸的高效完全的脫附。由于分子翻轉的可逆性,因此該智能磁珠可以多次重復使用。課題組通過SEM、TEM電鏡及紅外表征表明新型核酸磁珠合成成功并且通過飽和磁化強度的測定具有良好的磁響應特性。
作者介紹
本論文第一作者為東南大學博士生費中杰,通訊作者為東南大學張友法教授和肖鵬峰教授。
張友法,東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訪問學者。國際仿生工程學會首屆青年委員,《表面技術》編委。主要從事仿生界面功能材料研究,特別是在超浸潤材料的設計、制備、性能調控及其規模化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主持或參與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課題)、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裝備預研基金等課題20多項;還與中國航發、航天科工以及中石化、華為、海爾、美的、海信、博西華等合作開展了科技成果轉化研究。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了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 SCI論文 100 多篇,獲得授權中國發明專利 60 多件,美國專利 2 件。
肖鵬峰教授是國內最早進行DNA原位合成制備基因芯片單位的具體實施者,在DNA原位合成、基因芯片制備和核酸修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礎研究工作。在“中國科學”、“科學通報”、“Nano Today”、 “Langmuir”、“Carbon”、 “Nanotechnology”等雜志上發表相關的SCI論文40余篇, 以第一申請人申請的發明專利11項,其中獲得授權7項。
本論文工作收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號:52071076, 61971123, 61571114)的資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