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在中石化上海工程公司華昌化工機械廠(以下簡稱華昌化機)配件加工車間,1臺經過智能化改造的數控機床正在高效運轉。
“自從加裝了PLC控制系統,我們的加工精度提高了30%,生產效率提升了25%。”該廠廠長指著顯示屏上的實時數據說。這個由車間技術團隊自主完成的技改項目,正是華昌化機推動技術創新、踢好成果轉化“臨門一腳”的生動實踐。
從“會干”到“慧干”:一線員工發生創新蛻變
“剛開始說要搞智能化改造時,我們心里都沒底。”女工趙麗華坦言。作為廠里的技術骨干,她和同事們習慣了傳統機床的操作模式。改變始于去年廠里推行的全員創新計劃。在設備工程師張玉萌的指導下,加工班開始嘗試給普通機床加裝傳感器和控制系統。
“最難的是調試階段。”新員工陳艷回憶說,“我們連續1周每天工作到晚上10點多,反復測試參數。”最終,團隊成功將1臺普通銑床改造成半自動數控設備,加工精度從原來的0.05毫米提升到0.02毫米。
張學民說:“現在一線員工提的改進建議越來越專業。去年我們收集到127條合理化建議,實施了68條,創造效益300多萬元。”這種從“會干”到“慧干”的轉變,正是該廠持續推動創新文化建設的成果。
“三階推進”機制:創新成果轉化完美落地
“創新不能只停留在紙面上,關鍵要踢好轉化的‘臨門一腳’。”張學民說。為此,華昌化機建立了“創意孵化—技術攻關—推廣應用”的三階推進機制。
在創意孵化階段,車間每月召開“諸葛亮會”,收集員工建議。他們建立了“提案—評估—獎勵”的閉環管理流程,確保每個好點子都不被埋沒。去年,高級技師陸東昌提出的刀具壽命智能監測系統,就是通過這個渠道獲得了立項支持。該系統通過實時監測刀具磨損狀態,將刀具更換周期延長了40%,年節約刀具成本80萬元。
技術攻關階段則實行項目制管理。張學民說:“我們打破部門界限,組建跨專業團隊。比如熱力車間主任劉星國帶領的節能小組,就整合了機修、電氣、儀表等多個工種的技術骨干。”他們研發的余熱回收智能控制系統,使鍋爐熱效率提高了8%,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噸。
智能升級:傳統車間實現“數字蝶變”
走進華昌化機的加工車間,隨處可見智能化改造的成果:數控機床聯網率達到100%,關鍵工序實現數字化監控,物料流轉采用AGV小車……這場“數字蝶變”的背后,是工廠在技術創新上的持續投入。
“我們不是簡單地買新設備,而是注重現有設備的智能化改造。”張學民說。以鏜床改造為例,華昌化機沒有盲目更換新設備,而是給舊機床加裝DCS,花費不到新設備1/3的成本,就實現了80%的智能化功能。這項改造使鏜床加工效率提升40%,精度提高50%,僅此一項就為企業節約設備更新費用500萬元。
在離心機生產線上,一套華昌化機自主研發的智能檢測系統正在運行。系統可以實時監測轉鼓的動平衡狀態,自動預警潛在故障。“這套系統幫助我們實現了從‘壞了再修’到‘預知維修’的轉變。”張玉萌說。數據顯示,該系統的應用使設備綜合效率提高了15個百分點,設備停機時間減少60%,年創效超過200萬元。
協同合作:創新打破“孤島效應”
“單個車間的創新力量畢竟有限,必須打破‘孤島效應’。”張學民說。為此,華昌化機建立了跨部門協同創新機制。
去年,華昌化機組建了由各車間技術骨干組成的聯合創新工作室。他們定期召開技術沙龍,共享創新經驗。工作室成立以來,已協調解決跨部門技術難題23項。其中,反應釜密封面在線修復技術的應用,使反應釜維修時間從原來的72小時縮短至8小時,維修成本降低80%,年創效500萬元。
華昌化機還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該廠與上海理工大學聯合開發的智能傳熱優化系統,使換熱器效率提高了12%。這種產學研合作模式,既解決了企業的實際問題,又為科研機構提供了實踐平臺。2024年以來,華昌化機與5所高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共同開展12個技術攻關項目,其中3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協同創新推動下,華昌化機近兩年取得顯著成效:申報專利18項,完成技術改造56項,創新成果轉化率達85%,累計創效5000余萬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