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江蘇恒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神股份”)的車間,從預氧化到低溫碳化、高溫碳化環節,高大、整齊排列的各式設備正在高效運轉,整個車間一派熱氣騰騰的繁忙景象,與幾年前記者第一次走進這里的情景形成很大反差。
乘著國產碳纖維經歷新一輪難得“黃金機遇期”的東風,作為行業龍頭企業之一的恒神股份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步入一個新發展階段。恒神股份牢牢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緊盯行業趨勢、搶占變革先機,推動科技創新持續走深走實,將創新“基因”不斷融入高質量發展“血脈”。
幾年來,恒神股份在新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方面有哪些新突破?在應用領域拓展,尤其是航空等高價值應用市場拓展方面有哪些進展?其擴產項目榆林恒神的建設情況如何?公司下一步的整體發展思路又是什么?
重點碳纖維技術不斷突破
恒神股份隸屬于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業務覆蓋全產業鏈是其典型特點。其碳纖維年產能為5000噸,織物和預浸料年產能為1500萬平方米,高性能樹脂年產能為1200噸,復合材料制件年產能為5000噸,而且具有碳纖維復合材料制件、航空復合材料結構件的研發和生產能力。
公開的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恒神股份實現營業收入4.39億元。
幾年來,恒神股份在新產品研發方面不斷突破,重點開發了HF60(T1100級)、HF55M(M40X級)高性能碳纖維,以及低成本大絲束(50K)碳纖維等新產品。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共4769萬元,同比增長4%。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恒神股份在超高強高模碳纖維研發和工程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由江蘇恒神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共同承擔的“超高強高模碳纖維(HF55M)工程化關鍵制備技術”項目近日通過了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組織的鑒定。鑒定委員會認為,項目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高模碳纖維又稱“石墨纖維”,是一種含碳量在99%以上的高性能碳纖維。這種纖維具有高比模量、熱膨脹系數小、尺寸穩定等優點,是衛星和航天器主體結構、功能結構和防護結構等不可替代的關鍵材料,也是一種性能獨特的軍民兩用工業材料。
“目前,高模碳纖維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體育器材、民用高端產品等先進復合材料的應用領域。尤其是在航天領域,高模碳纖維的市場份額達到50%左右。”恒神股份總工程師錢鴻川向記者介紹,“高模碳纖維是航天器各級結構的核心關鍵材料,是未來航天材料發展的重點。”
據介紹,傳統的高強碳纖維具有高拉伸強度和高斷裂延伸率特征,但抵抗變形能力較弱;高模碳纖維則具有高拉伸模量,但強度和斷裂延伸率(0.7%-1.2%)較低。高強高模高韌性碳纖維兼顧以上兩類碳纖維的優點,具有高拉伸強度、高拉伸模量和高斷裂延伸率(≥1.5%)的特點,能夠滿足高模碳纖維應用工藝性,提高碳纖維性能利用率,提升復合材料拉伸性能。
錢鴻川介紹:“這幾年,國外新型碳纖維的發展,不再是一味追求超高拉伸強度,而是向著高強度、高模量、高延伸率‘三高’方向發展,向著與應用目標契合的方向發展。”
“超高強高模碳纖維(HF55M)工程化關鍵制備技術”項目開發了連續長周期聚合及高分子量、窄分布聚丙烯腈紡絲原液制備技術,研發出高溫高濃凝固成型技術,研制出聚丙烯腈纖維預氧化碳化結構調控與納米缺陷控制技術。結合復合式電化學表面處理工藝,形成了完整的超高強高模碳纖維工程化技術。
恒神股份總經理張明表示,公司擁有生產超高強高模HF55M碳纖維的能力。產品經第三方檢測,碳纖維拉伸強度≥5800MPa, 碳纖維拉伸模量≥377GPa,斷裂伸長率≥1.5%。這款產品通過了多家應用單位多批次試用,已實現批量銷售,能夠滿足未來國防及高端裝備領域對碳纖維復合材料性能均衡化的要求。
“國內碳纖維產業新一輪蓬勃發展,不僅帶動了產業鏈上游的碳纖維生產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還使企業紛紛加快了研發節奏。”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錢鑫表示,隨著碳纖維國產化進程加速,將進一步促進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制造技術的提升,也將促進碳纖維全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
積極拓展高附加值市場
航空領域向來是全球碳纖維及其復材企業重點拓展的高端應用市場。面對近幾年全球市場新競爭格局,民用航空領域成為國產碳纖維龍頭企業重點拓展的應用市場。
隨著國產大飛機項目產業化進入新階段,我國對先進航空零部件自動化制造的需求不斷增長,對自動鋪放設備的需求快速增長。恒神股份依托全產業鏈優勢,圍繞大飛機、通用飛機、無人機的復合材料結構件進行設計研發,把材料、設計、制造一體化的復合材料開發和應用理念落實到產品服務中。
張明介紹,恒神股份目前擁有先進的自動鋪絲機、鋪帶機各一臺。設備的引進,對于承接民用大飛機相關任務提速提產有較好的支撐,同時,對材料國產化推進也發揮了較大作用。“近幾年,公司從材料、制件工作包方面同時著手,隨著材料項目的進展及工作包承接,恒神股份與中國商飛的合作逐步加深。”
據了解,此前,恒神股份還開展了大飛機后機身壓力框、帽型加筋壁板等典型結構部件的試制,預浸料的復合材料性能和工藝性均滿足相關要求。這幾年,恒神股份研發了高增韌樹脂及其預浸料、高強中模碳纖維預浸料等材料體系,以及航空、航天等領域應用的系列復合材料制件等。
“跟隨國家民機自主可控發展戰略,恒神T800級產品在相關部件中開始配合國產化應用。長遠看,大飛機研制過程中均有典型結構的國產材料需求,待成熟度提升后,將逐步實現碳纖維復材國產化替代。”張明說。
公開的財報數據顯示,上半年,恒神股份高附加值業務市場實現銷售收入1.88億元。
此外,恒神股份在風電等市場的應用也不斷拓展。
恒神股份副總經理潘毅介紹:“公司在風電市場主推碳纖維拉擠板和碳纖維織物兩類產品,目前產品批量供應給遠景能源、上海電氣和明陽智能三家國內風電頭部企業。”
總體來看,恒神股份的產品主要應用于航空航天、新興市場和工業市場等。其中,航空航天市場主要包括防務航空航天及民用航空,新興市場主要包括風電、光伏和氫能等,工業市場主要包括建筑補強、體育休閑等。
“長期以來,由于碳纖維應用技術開發難度較高,研發設計時間長、研發投入大、生產成本高,造成高端產品價格昂貴,仍存在大規模普及的潛力。我國碳纖維的主要應用領域,目前仍然是以體育休閑、風電葉片、建筑補強等應用標模碳纖維的工業市場為主。包括恒神在內的幾家企業的高端產品,能夠應用于民用航空、武器裝備等高附加值領域。”潘毅表示。
“內外兼修”擁抱市場機遇
伴隨著國產碳纖維新一輪的規模擴張,多家在技術、研發、工藝配套等綜合方面水平領先的龍頭企業快速擴大規模。恒神股份也在陜西榆林投資建設了新項目——榆林恒神新材料有限公司。
榆林恒神總經理方新軍表示,公司擬在陜西榆林投資建設2萬噸/年高性能碳纖維生產基地,一期一階段項目投資13.2億元(含土地使用權),后續規劃及項目建設節奏將根據市場變化和技術迭代情況分步、分期實施。
方新軍表示,榆林恒神項目一期一階段將建兩條生產線,年產能為5000噸,計劃2024年12月建成,2025年一季度末將具備投產條件,后續生產線將按市場需求逐步投產。大絲束碳纖維生產線每條年產能為2500噸,主要產品為HF20-50K和HF30-50K,主要面向風電、軌道交通等市場。干噴濕紡碳纖維生產線年產能為2500噸,主要產品為HF30T-12K/24K、HF40T-12K/24K,主要面向光伏、氫能和民用航空等市場。
在規模擴張基礎上,恒神股份還將持續修煉內功。
為提高產品性能穩定性,公司開發的PTS追溯系統已上線運行,該系統可對生產運行情況、工藝參數等建立數據庫,能夠進行多維度分析,實現全流程的精確控制。同時,公司積極引進技術人員,對生產設備和工藝進行優化,為產品穩定性提供支撐。通過持續的技術積累和技改創新,公司對產品工藝全流程的穩定性控制水平大幅提升,產品的質量合格率和產品性能業內領先。
潘毅說:“未來幾年,我們的發展重點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通過工藝和材料創新,鞏固并提升在重點市場的地位,持續優化成本和性能;二是在工業市場上不斷開發針對新應用領域的高附加值產品,拓展復合材料的需求版圖;三是以現有的海外基地作為支點,積極開發復合材料成熟市場。科技創新、降本增效、提升質量、開拓市場,將始終是我們的工作重點。”
對于碳纖維的市場發展前景,潘毅表示:“雖然今年碳纖維價格處于回歸狀態,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有助于加速碳纖維新應用市場開發,激發新需求。而且,碳纖維是一個不斷迭代的高技術產業,尤其是在高附加值應用領域,高性能碳纖維材料仍然具有優勢。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作為一種用途廣泛的新型材料,市場需求的增長來自于存量市場的增長,更重要的是來自于對傳統材料的升級替代,這是一個有無窮潛力的市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