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在“2023中國化工園區論壇”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發布了2023高質量發展化工園區30強榜單,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位居全國第二,各單項指標均居前列。
新材料科技園連續十一年參加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舉辦的化工園區評比,且一直位列全國化工園區第一方陣,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新材料科技園黨工委書記、管辦主任陳建寧參加了第八屆跨國化工公司與化工園區CEO圓桌會,并在交流發言中詳細介紹了園區產業發展特點、運營管理經驗,以及加快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做法。陳建寧指出,近年來,新材料科技園圍繞特色鮮明、產品高端、安全綠色的發展定位,形成了以石化、碳一兩大產業鏈為主要支撐,新材料和生命科學為發展方向的現代產業體系,連續兩年生產總值超過2600億元,主導產業規模、項目集聚度與安全管理水平均居全國同類園區前列。
產業集群效應顯著。形成乙烯、芳烴、醋酸三大產品鏈和環氧、醋酸及衍生物、高端專用化學品、合成材料、生命科學五大特色產業集群。目前,科技園已建成世界級醋酸及衍生物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液體蛋氨酸生產基地,以及全國主要的環氧及衍生物生產基地,集聚揚子石化、揚巴、塞拉尼斯、藍星安迪蘇、沙索等知名企業。同時,招引了巴斯夫特性、藝康、亞什蘭等一批在細分領域國際領先的企業。此外,作為南京市唯一的原料藥生產基地,正大天晴、先聲藥業、奧賽康等醫藥相關企業已先后在園區設立研發和生產基地。
科創平臺國內領先。積極推進人才創業、科技創新,在國內同類園區中率先建成完整的新材料產業創新孵化鏈條,已建成1個國家級科技孵化器、2個國家級眾創空間,引進諾獎及院士團隊12名,落戶17家新型研發機構,累計建成載體50萬方。
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積極探索轉型發展、生態建設新路徑,深入實施“長江大保護”工程,建成智慧環保、大氣預警、智慧能源等系統,聚力治理“三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通過“無異味園區”和“無廢園區”建設,實現污染源減排及源頭管控,全面提升區域綠色轉型,水、氣、廢各項環境質量指標持續向好。
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建成集智慧安全、智慧環保、智慧物流、智慧能源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智慧園區管控中心,在國內同類園區中率先實現全時段封閉化管理,作為全省樣板示范并入圍行業“國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