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通威股份正式發布上半年財報,當日通威還公布了2個總投資均為100億的項目,加速實現公司立足樂山市打造“中國綠色硅谷”的目標。
業績再創新高
因多晶硅價格影響,通威股份利潤增速上半年出現放緩,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40.68億,同比增長22.7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2.70億,同比微增8.5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26.20億,同比增長1.02%。
通威表示,上半年,公司所處的光伏行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同時也面臨供給快速釋放帶來的產業鏈價格加速回落壓力。
光伏方面:報告期內,公司主要業務布局在多晶硅料、電池片、組件三大領域。根據半年報測算,上半年公司實現光伏新能源業務板塊收入586.42億,同比增長27.6%,并已形成超42萬噸高純晶硅產能、90GW太陽能電池產能以及55GW組件產能。
硅料方面:多晶硅業務是通威股份業績“壓艙石”,2022年占總營收比重超過四成,且在其價格持續高位下,該業務毛利率達到75%。因硅料價格在上半年大幅下跌,硅料廠商中報業績普遍遇冷,圍繞成本的比拼在下半年將更加激烈。公司上半年實現硅料各大生產基地滿負荷運行,實現高純晶硅銷量17.77萬噸,同比增長64%,國內市占率達到30%左右,目前生產成本已降至4萬元/噸以內。同時受益于下游N型需求的爆發,公司上半年N型產品銷量同比增長447%。
有業內人士表示,頭部廠商硅料單噸成本約4-6萬,而二三線企業成本相對更高。在典型狀況下,多晶硅生產綜合成本為6.6-7.5萬元/噸(不含稅)。由于多晶硅盈利空間大幅壓縮,行業擴產持續,新一輪產能出清在即。
通威股份在財報中也提到,由于多晶硅產品價格大幅調整,迫使部分落后產能因成本壓力停產檢修甚至關停,部分在建產能也延期觀望。
電池片方面:公司同樣在報告期內實現滿產滿銷,出貨量35.87GW(含自用),同比增長65%,并實現單晶PERC電池非硅成本較去年平均再降16%。效率上,目前TNC電池量產平均轉換效率提升至25.7%(未疊加SE技術),良率超過98%,產能規模達到25GW。加上雙流25GW TNC項目和眉山16GW TNC項目,預計將于2024年上半年建成投產,屆時公司TNC電池產能規模將達到66GW。
組件方面:自2022年下半年公司布局組件業務以來,圍繞鹽城、金堂、南通三大制造基地,加速推進組件先進產能建設,目前鹽城25GW和金堂16GW高效組件項目已全面投產,公司組件年產能提升至55GW,出貨量進入全球前十名。
在光伏發電業務上: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建成以“漁光一體”為主的光伏電站52座,累計裝機并網規模3.7GW,上半年結算發電量22億度,實現碳減排二氧化碳168萬噸。
再豪擲200億擴產
值得一提的是,通威股份終于要對硅片“下手”了。在披露半年報的同時,宣布了兩份投資規劃,即擬在樂山市峨眉山市投資建設16GW拉棒、切片、電池片項目,項目預計投資金額約100億元;擬在樂山市五通橋區投資建設16GW拉棒、切片、電池片項目,項目預計投資金額約100億元。
樂山峨眉山項目
1、項目名稱:16GW拉棒、16GW切片、16GW電池片項目
2、項目地點:峨眉山市峨眉山經濟開發區
3、項目投資:預計投資總額約100億元。其中,年產16GW拉棒切片項目投資總額約50億元,年產16GW電池片項目投資總額約50億元;
4、項目建設期:項目可分期實施。在要素保障到位的情況下,力爭2024年底建成投產,2025年底達產。若因市場環境政策等不可抗力原因影響上述進度的,經雙方協商一致后,期限可相應提前或推遲。
樂山五通橋項目
1、項目名稱:16GW拉棒、16GW切片、16GW電池片項目
2、項目地點:五通橋區新型工業基地光伏產業園區
3、項目投資:預計投資總額約100億元。其中,年產16GW拉棒切片項目投資總額約50億元,年產16GW電池片項目投資總額約50億元
4、項目建設期:項目可分期實施。在要素保障到位的情況下,力爭2024年底建成投產,2025年底達產。若因市場環境政策等不可抗力原因影響上述進度的,經雙方協商一致后,期限可相應提前或推遲。
云南通威二期項目新進展
8月21日8時15分,云南通威二期項目最后一節精餾塔順利脫鉤,標志著項目核心設備精餾塔裝置吊裝工作順利完成,項目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精餾塔是云南通威二期、的核心設備,共18座塔38段。自2023年6月15日首段精餾塔開始吊裝,實際經過66天奮力沖刺,8月21日精餾裝置最后一根主塔正式吊裝成功,按照節點提前順利完成精餾裝置吊裝任務。
項目背景
通威于2022年8月與保山市人民政府、昌寧縣人民政府簽署了《云南通威二期20萬噸高純晶硅綠色能源項目投資協議》,規劃在保山工貿園區昌寧園中園投資建設20萬噸高純晶硅綠色能源項目及配套設施。
據了解,云南通威二期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占地面積1155畝,總投資約160億元,計劃于2024年3月底建成投產,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約200-400億元,每年企業繳納稅收17.1億元-34.2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000人以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