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當前國際國內日趨復雜環境,全球能源價格暴漲;國內轉型升級壓力、安全、環境治理提高任務很重;落后產能過剩、先進產能不足、科技創新、原始創新不夠;企業管理還比較粗放,各類專業人才還比較缺乏;經濟增加值、百元銷售收入利潤、百元銷售利潤率、百元產值稅收貢獻率過低于發達國家。靈谷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談福元近日表示,該公司將通過五個方面發力,立于新時代、面向新未來,持續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注重企業的技術創新。談福元介紹說,多年來,技術創新確實已經成為靈谷的立身之本、動力之源,公司也形成了技術集成創新的明顯優勢。靈谷大化肥一期技改項目從2018年月2月份項目備案至2022年10月底順利投入試生產,雖歷經四年多籌建建設周期,但技改項目投運后,公司不僅合成氨產量大幅增加,年能源消耗還可節約13.5萬噸標準煤以上,2023年上半年,噸氨綜合能耗達到了1260kg。同時該綠色化升級改造項目獲得了江蘇省省級工業和信息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支持。談福元表示,技術創新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來源,靈谷將在集成創新的基礎上延伸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始創新上,目前公司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2個、實用新型專利22個,同時也在積極聯合國內知名高校和設計院在關鍵技術、前沿技術等方面進行探索與再創新。
注重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談福元指出,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靈谷化工地處太湖流域,對安全、環保的要求把控更加嚴格,公司始終圍繞“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是生產力,是最大的競爭力,是化工企業的生命線”的安全環保理念,與企業經營發展同謀劃、共部署,實現企業效益與安全生產的有機統一。公司構建了“五位一體”的安全生產信息化平臺; DCS(集散控制系統)、ITCC(透平壓縮機綜合控制系統)、SIS(安全儀表系統)三套控制系統獨立運作,做到安全風險及早發現、及早消除,最大限度防范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公司還通過抓基礎提升整體安全管理水平;抓核心強化安全生產風險管理;抓技能持續推進安全生產培訓教育;重預防突出事故與應急管理;強監督實現安全檢查常態化,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斷提升公司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生產水平。
2022年8月初,總投資近2億元率先在長三角地區完成了氮肥制造企業污水零排放項目的建設和投運。每小時可處理生產污水約470 噸、回用水約450 噸,全年運行費用近7000萬元,提升了公司環保能力,為下步公司綠色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公司還獲得了省生態環境廳、省工商業聯合會聯合發布的“綠色發展領軍企業”稱號。
注重企業的管理創新。談福元說,靈谷一直秉持“管理創新的重要性不亞于技術創新”的理念,因為一流的技術不等于一流的成本,管理創新領先關鍵在于是否具備綜合管理能力和要素資源配置能力,是否具有一套獨特的方法和管理體系。公司注重從原輔材料的采購、生產資料及維修費用消耗等環節實行精細化管理,從“細”字入手,在“精”字上下功夫,大力推進成本費用“雙控雙降”,大幅降低了生產經營成本。2019年,公司榮獲“江蘇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2020年又榮獲“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
注重企業的專業化發展。談福元認為,每個企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集中精力、資源培育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基業長青、永續發展的正道,多年來靈谷堅持深挖應對同質競爭的“護城河”、增厚應對市場變化的“防護罩”,企業核心競爭力和行業地位不斷提升。特別是兩套大化肥裝置投運以來,靈谷化工實現了快速和跨越成長,人均創利從21.08萬元提高到129.39萬元。靈谷將繼續保持低調務實、心無旁騖,始終錨定通過專業化提升行業競爭力這一目標不偏離,聚焦聚力于精強主業這一任務不懈怠,突出氮肥制造核心、做好強項,“用有限的資源做有限的事情”,做專做優,做精做細,全力打造在行業、全國乃至全球具有競爭力的卓越產品。
注重企業信用杠桿度的把握。談福元指出,靈谷始終強調精準投資,始終保持高水準的資產管理、項目運作和風險控制能力。化肥是重資產行業,但不管市場如何變幻,不進入股市“跑馬圈地”,不盲目借貸“加杠桿”,做到項目當年獲益當年還款,在國家實施“去杠桿”政策時,企業發展反而顯示出更強的生機和韌勁,2009年以來,公司銀行借款從19.32億元下降到0;資產負債率從73.7%下降到16.98%。穩健的財務策略增強了靈谷的“造血”功能,使公司更好地管控了市場風險,顯著增強了經營自主性和能動性,實現了資源配置高效化和經營效率最大化,筑牢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高質量發展是拾級而上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談福元表示,我們將認真分析國內外形勢,抓住發展機遇,加強企業管理,苦練內功,培育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從而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