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是近年來最熱的話題之一。從2021年“雙碳”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有序推進“雙碳”工作,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雙碳”目標正在一點一滴改變著全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盛虹集團(以下簡稱盛虹)也不例外。目前,該公司正全力以赴繪就自己的“雙碳”路線圖:即通過技術創新,為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打開通道,爭創世界一流的綠色生產體系、世界一流的綠色產業集群和世界一流的綠色全產業鏈,努力打造生態、低碳、循環的“綠色盛虹”。
強化技術創新 打造綠色生產體系
“雙碳”目標下,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低碳生產體系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內在需求。近年來,盛虹通過創新驅動綠色低碳發展模式,突破了多項“卡脖子”技術,實施了一大批節能、節水、減排技改項目,實現了綠色車間、綠色園區、國家級綠色工廠在各產業板塊的全覆蓋。
在化纖板塊,盛虹通過專項技術攻關,研發出再生纖維、原液著色纖維等綠色環保產品。項目投產后,每年可消化350億個舊塑料瓶,產出50萬噸再生滌綸絲,可以織出44億件Polo衫,相當于節約380萬噸原油;原液著色纖維將“染整”環節控制在原料纖維階段,與傳統生產過程相比,可減少近5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印染板塊,盛虹目前在江浙已建成8套中水回用工程,采用源頭削減和末端治理相結合的方式,印染中水回用量4.5萬噸/天,回用率超75%,達到行業前沿水平;實施大氣污染物減排項目,通過對廢氣處理設備改造和煤改氣升級,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3%。
在石化板塊,盛虹所屬虹港石化沼氣、氫氣、催化劑回收利用項目,斯爾邦石化節能降耗改造、資源循環利用及虹洋熱電超低排放改造項目均取得了節能降耗、提質增效的良好效果。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安全環保投入高達110億元,占總投資的16%,能耗排放指標遠優于國家標準,可綜合節約能耗近15%,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00萬噸。
聚焦新能源產業 打造綠色產業集群
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以光伏、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迎來暴發式增長,造成了國內巨大的市場缺口。
為進一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盛虹規劃建設了三大百萬噸級新能源材料項目,將為我國風光大基地建設、發展低碳綠色產業提供重要保障。
百萬噸級乙酸乙烯共聚物(EVA)項目助力光伏產業。EVA樹脂是生產光伏組件的核心原材料,直接決定組件壽命和發電效率。目前,盛虹光伏級EVA年產能超過20萬噸,占全球28.6%。百萬噸級EVA光伏料項目落地后,盛虹將成為全球最大的EVA光伏料核心供應商,進一步提升關鍵材料的自給率,推動國家清潔能源轉型。
百萬噸級丙烯腈項目助力風電產業。丙烯腈是生產碳纖維的重要原料,而碳纖維又是風力發電機組葉片的主要原材料。作為國內丙烯腈龍頭企業,盛虹旗下斯爾邦石化目前擁有78萬噸的丙烯腈年生產能力,保障了國內碳纖維企業50%以上的原料供應。后續項目投產后,斯爾邦石化丙烯腈年產能將達到104萬噸。
百萬噸級可降解材料項目助力綠色發展。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作為承載盛虹新能源新材料戰略轉型的核心原料平臺,擁有充足的精對苯二甲酸(PTA)、正丁烷等可降解材料基礎原料,適合布局建設生物降解塑料PBA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等百萬噸級綠色可降解材料項目,產能規模、技術工藝也將在全球處于領先水平,為我國在國際領域贏得更多話語權。
推進數字化轉型 打造綠色全產業鏈
當前全球氣候治理已經進入數字化新時代。根據專家預測,數字技術可以幫助全球減少15%的碳排放。
近年來,盛虹始終將數字化轉型作為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抓手,積極布局“虹云”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通各產業板塊“信息孤島”,實現上下游企業之間大數據聯通。
依托平臺連通供應商、生產者、分銷商、客戶產生的高效協同作用,盛虹產品跟蹤率達到100%,產能提高8%,庫存周轉率提高23.6%,用工率減少15%,水電等能耗降低15.4%,走出了一條以資源綜合利用為紐帶,互聯互通、共生共贏的綠色低碳發展新模式。
與此同時,盛虹還依托數字化技術優勢,聯合中紡聯推出芮邦·中國纖維零碳行動,通過一系列富有創造性、前瞻性、持續性、有效性的工作,引導纖維產業摒棄傳統增長模式,應用創新技術、創新理念與創新機制,主動探索可持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從多個方面持續推動節能減排,最終推動行業企業實現“雙碳”目標。
未來,盛虹將把碳中和技術、廢水再生處理、能量梯級利用等作為重點課題,探索實現零碳生產的技術路徑,從提升“含綠量”到獲取發展“含金量”,打造具有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