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工作。在踐行綠色發展的道路上,索普股份始終堅持以“創新求索、普惠民生”為使命,堅持科技與自然共生的發展理念,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企業發展的重要位置,堅守環保底線、安全紅線,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實施節能減排行動,推進清潔文明生產,創建智能化、信息化工廠,全力打造“責任索普”“綠色索普”“創新索普”,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筑牢綠色安全環保根基 傾力打造“責任索普”
索普股份位于江蘇省鎮江市,主要從事化工原料及產品制造、銷售,是江蘇索普(集團)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索普股份現擁有煤化工、精細化工、基礎化工3條完整產業鏈,年產53.9萬噸甲醇、120萬噸醋酸、30萬噸醋酸乙酯、90萬噸硫酸、20萬噸氯堿。索普股份產品標準采用國際先進標準,是《工業用乙酸乙酯》國家標準負責起草單位。索普股份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獲得石油和化工行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綠色發展領軍企業、環保綠色臉譜、鎮江市環保示范性企業、綠色工廠等榮譽稱號。
作為老牌國企、上市公司,索普股份懷著崇高的使命感和強烈的責任感,圍繞“創新升級、綠色發展”的理念,以攻堅克難的精神全力以赴筑牢綠色發展的安全環保根基。
深化安全環保體系建設 織密高質量發展網
索普股份從日常管理和應急救援兩個方面持續強化安全環保體系建設。
日常管理方面,索普股份建立從公司領導層到安全管理人員再到普通職工的三級安全環保管理網絡,層層落實安全環保責任,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環保制度,組織修訂完善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修訂完善安全環保管理制度100多個,為安全環保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制度保障。通過推進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企業創建工作,進一步強化現場管理規范化,推進作業許可信息化,開展操作規程流程化,落實隱患排查治理常態化,進一步強化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實現企業安全管理總體提升,促進企業高質量安全可持續化發展。與此同時,索普股份還通過領導干部帶頭進行危害識別、帶頭進行安全經驗分享、帶頭進行觀察與溝通、帶頭進行安全培訓、帶頭進行隱患排查的“五帶頭”行動,不斷推進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促進各級領導盡責履責,讓員工積極參與到企業的安全環保管理,真正做到安全環保管理前移、重心下移。
應急救援方面,索普股份編制《突發環境事故應急預案》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設有專業消防站,成立義務應急救援隊,投入近5000萬元,建設了“五位一體”安全環保信息化平臺,通過信息化平臺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實戰模擬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確保發生事故時能夠及時妥善的開展應急救援;加強安全環保智能化、信息化建設,完善各裝置事故收集池、雨污水收集池、污水處理裝置的液位及污染物在線監控,落實各項應急措施,積極管控水體的環境風險;針對生產裝置區各類可燃有毒氣體安裝報警裝置,并實時在線監測,進一步強化事故防范應急管理體系,不斷提升公司的事故應急管理能力。
2021年,索普股份的安全風險實時監測與識別典型場景被工信部評為智能制造優秀場景,成為全省化工行業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
全力保證安全環保投入 提升風險防范能力
近年來,索普股份從自身生存和可持續發展角度不斷加大安全環保投入,持續提升企業風險防范能力。全面開展生產裝置的本質安全診斷,投入約1億元,實施本質安全診斷,降低裝置泄漏風險,減少開停車次數,進一步降低裝置無組織排放量。提升環境整治,投入近2億元實施熱電脫硫脫硝低氮改造和建設除塵一體化裝置,實現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超低排放;投入約1億元建設硫回收裝置,徹底解決和預防了異味排放問題;投入約2億元建設清污分流、事故應急系統以及廢水預處理和集中處理、中水回用裝置,實施廢水穩定達標排放和總量控制。
同時,索普股份組織安全環保綜合檢查和專業性檢查,確立生產全過程和檢修作業過程環境污染管控和監測方案,加強日常環境監測和第三方例行監測工作,開展LDAR泄漏檢測與修復工作,實施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監測,實行產生源和環保治理設施在線監測,末端廢氣、廢水、VOCs和噪聲在線監測,廠區內外高點監測以及基地水站、氣站在線監測,并與國家、省、市監管平臺聯網,實施24小時不間斷環保數據監控管理,進一步強化風險防控能力。
增強VOCs治理改造 打贏藍天保衛戰
自2020年以來索普股份連續兩年成為獲得重污染天氣大氣管控豁免的化工企業。為達到管控豁免企業的嚴苛要求,索普股份先后建設車輛門禁監控設施,做好車輛視頻存儲、車輛識別工作;優化運輸承包商選用,合理控制國五車輛和新能源車輛使用比例。生產裝置實現高自動化程序生產,從源頭加強對生產全過程及產品儲存的環保管控。
索普股份把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攻堅作為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任務。通過加強原輔材料儲存和輸送過程VOCs控制措施減少廢氣排放,先后建設VOCs吸附處理裝置、VOCs洗滌處理裝置、現場密閉取樣系統、危廢庫尾氣吸收等裝置,進一步提升VOCs收集、處置效率,確保公司VOCs濃度處于低水平。同時購置紅外氣體攝像儀和便攜式氣體監測儀加強VOCs排放監測,保證廠界無組織排放達標。
安全環保工作一頭連著索普股份的發展,一頭連著民生幸福。企業要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不懈奮斗者,為保衛藍天擔當起索普股份的社會責任。
持續推進清潔生產 致力打造“綠色索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出,要以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為重點,率先突破,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實現清潔生產水平持續提高。近年來,索普股份持續推進清潔生產工作,健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低碳發展經濟體系。2021年,公司進行了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分析生產實際情況,查找問題并挖掘清潔生產潛力,確定并實施清潔生產審核方案11項,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給企業增加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推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有助于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生產方式,是促進企業全面綠色轉型的有效途徑。公司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大力發展再生資源利用能力,不僅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增加了公司的社會效益,還多了新產品的收益,增加了公司的經濟效益;以氣化工藝產生的酸性尾氣為原料的硫回收裝置,投資5000萬元,2014年建成投運后,每年可產生液體硫黃4500噸,直接作為公司硫酸生產裝置的原料,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循環。
推動循環經濟,同樣對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基礎性支撐作用。公司聯合其他機構投資超1億元建成二氧化碳回收項目,將原來去高空放空的富含二氧化碳的尾氣作為原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每年可處理排放尾氣約1680萬標準立方米,年回收液體二氧化碳約15萬噸。
在醋酸生產中,尾氣此前一直通過火炬燃燒排放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為此,公司針對尾氣問題進行技術改造,將尾氣中大部分的一氧化碳提純,作為原料氣回收利用。
實施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有效推動了企業優化生產工藝、提升技術水平、完善科學管理、提高人員素質,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改善環境質量,提升企業競爭力、培育新的綠色經濟增長點,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統一,完全契合索普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的要求。
持續開展技術創新 全力打造“創新索普”
為積極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近年來,索普股份始終把創新新技術作為綠色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
索普股份2021年開始建設醋酸造氣工藝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項目,通過創新碳源,以有機合成漿作為部分原料,替代部分煤炭能源,采用國際先進的四噴嘴水煤漿氣化爐,達產后預計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5萬噸,能耗大幅下降,努力踐行低碳要求,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索普股份主動執行超低排放標準,于2015年開始對熱電裝置進行脫硫脫硝除塵技術提升改造。隨著國家環保管控要求的日益嚴格,公司沒有停下技術創新的腳步,2018年開始實施鍋爐低氮增容技術,2022年3月完成了2臺鍋爐的低氮改造, 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環保效益的雙贏。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世界環境日的賀信中指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全黨全國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索普股份將不負殷殷囑托,勇擔歷史使命,砥礪奮進,不斷創新綠色發展,推動公司在經濟發展中踐行綠色理念,厚植綠色根基,走出高質量發展、行業領先、對社會負責任的綠色化工之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