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發布公示,如東經濟開發區被命名為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創建單位(專業類),為南通唯一上榜單位,標志著該區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創建邁出關鍵一步。
眼下,總投資15億元的恒輝安防產業園建設正酣,其中,投資7億元的一期項目,廠房澆筑全面提速。項目采用先進工藝,致力于智能化、信息化、綠色生產技術應用推廣。整個流程運用無人化設計,努力實現“黑燈工廠”的智能制造目標。從物料進庫開始到成品出庫,全面考慮自動化、信息化技術,實現信息化實時管理。所有的環保運行實施也實現集中數字化自動控制平臺進行控制,能確保運行狀態的持續穩定可控。明年投產后,將新增7200萬打功能性安全防護手套的年生產能力。
從一家企業發展為一座產業園區,項目見證著江蘇恒輝安防股份有限公司的快速裂變。在它背后,長三角(如東)安全應急產業園的核心版圖逐漸繪就。2018年以來,如東經濟開發區牽頭制定《長三角(如東)安全應急產業發展規劃》和《長三角(如東)安全產業園區建設方案》,著力打造長三角(如東)安全應急產業園,通過持之以恒抓招商、強產業、筑平臺,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項目建設不斷推進、產業鏈條初步形成,安防產業發展邁上新軌道。
以如東經濟開發區為核心,長三角(如東)安全應急產業園總規劃面積36平方公里,計劃總投資40億元,打造集安全裝備制造、科技研發、物流交易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產業發展承載體系。近年來,如東經濟開發區借助載體平臺,堅持“核心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的發展思路,對產業開展深度研究,立足區域內具備的要素條件和比較優勢,全方位推進上下游關聯產業項目招引和落地,園區內安防領域項目建設蓄勢聚力:總投資10億元的鴻瀚安防二期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主體廠房即將封頂,預計明年底投產,屆時將形成年產新型超纖維2000噸、高性能紗線3000噸、防切割手套1500萬打的生產規模,預計實現產值12億元。總投資4.3億元的恒尚超纖維新材料項目一期已建成投產,具有年產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2400噸、各種高性能紗線產品3200噸的產能,預計年銷售可達8億元;二期項目部分主體也已封頂,設備正在進場調試,年底試產……這些項目的建成投產,將為開發區安全應急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連日來,江蘇鏘尼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一片忙碌。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防彈衣、防彈頭盔、防切割手套和高端繩纜等領域,今年預計銷售額將達2億元。近年來,公司集聚優勢力量銳意創新,攻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著色這一行業共性難題,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研發的“耐切割、抗蠕變、原液著色UHMWPE纖維”獲中紡聯科技進步二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為企業發展增添“新”動力。
以創新鏈賦能產業鏈。在加快建設安全應急產業進程中,如東經濟開發區著力引導助推區內企業與國內外多家重點院校、科研院所開展機制靈活、形式多樣的合作,現有相關領域企業省級以上研發機構20多家,為產業基地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創新能力依托。匯鴻安全著眼手部在勞動過程中面臨的傷害風險,在防護手套的基礎功能上尋求再提升、再突破;恒輝安防堅持在產品性能、產品線、生產、品牌、客戶關系等方面進行創新,在防切割手套產品領域不斷研究和開發新產品,在不犧牲勞動者舒適性、靈活性的前提下提供更高級別的防切割性能保護;強生安防通過技術改造,不斷提升工藝水平、環保能力、生產效率,企業利潤率不斷提高;霍尼韋爾公司不斷突破產品領域,新上的高空逃生繩索項目已經立項;賽立特公司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公司研發中心成為省級工程技術中心。
以品牌力提振創新力。如東經濟開發區利用長三角(如東)安全應急產業園個體防護裝備在國內外市場的領先優勢,引導園區內企業樹立區域品牌核心價值觀。強生公司“TAEKI”品牌手套在國際上由全球十大運營商代理銷售;恒輝公司“HANVO”品牌手套在多個國家進行了注冊,產品遠銷歐美、日本;匯鴻公司自主研發的“T-TOUCH”系列手套被譽為“會呼吸的手套”,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獨占鰲頭。極具辨識度的品牌,成為助推安全應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集聚全產業鏈優勢具有的“虹吸效應”,如東經濟開發區不斷匯聚稀缺要素和優質資源,打造“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產業集群的發展邏輯日益清晰。目前,長三角(如東)安全應急產業園內已形成以恒尚新材料、鏘尼瑪新材料、九九久科技等為代表的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制造的上游產業,正在逐步向高端邁進;以恒輝、匯鴻、強生為代表的中游高端個體防護裝備(PPE)制造業蓬勃發展。國內外制造業企業對如東個體防護用品的需求和認可帶動了產品應用,延伸了下游產業鏈,穩固了產品市場。未來,長三角(如東)安全應急產業園將加快與“大安防”產業的融合交互發展,開拓技術服務細分產業,大力吸納醫療防護、消防防護、軍事防護、公共衛生防護等高端防護領域企業進駐,積極向緊急避險、逃生系統、生命探測、人員定位等方向探索演進,由局部防護向生命健康安全領域探索發展,不斷集聚放大“全產業鏈”優勢,在安全應急產業主賽道上加速馳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