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泰興經濟開發區的序幕正式拉開。當時開發區的地塊上,一片荒涼江灘、雜草叢生。正是在這片空曠土地上,泰興人看到了歷史賦予的嶄新發展機遇,勇立潮頭,三十年來,經濟開發區用堅守和擔當,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新時代答卷,創造了中國化工行業、中國化工園區跨越式發展的典范。
即日起,邀請泰興經濟開發區前三任主要負責人回顧開發區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歷史歲月。
第一篇
“歷史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在泰興的發展史上,1991年是個值得銘記的年份。
化工,一直是泰興的支柱產業之一
至上世紀80年代末,全縣擁有化工企業150多家,產品達20多類340多個品種,產值、利稅分別占全縣工業總產值、利稅總額的18.6%和22.4%。但“東西南北中,處處搞化工”的分散式發展,帶來了生態環境的污染,嚴重制約著這一支柱產業可持續發展。
1991年,泰興縣委、縣政府決定:在沿江規劃1.32平方公里建設化工開發區,走化工聚集發展、污染集中治理之路。
王振南,1991年5月至1997年9月,先后任泰興縣經委副主任兼泰興縣沿江化工開發區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泰興縣副縣長、副市長、常委(副市長)兼泰興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現在看來,當年泰興縣委、縣政府決定,依托黃金水道、建設沿江化工開發區,走化工集聚發展、污染集中治理之路,是一項富有遠見的戰略決策。”
化工布局的戰略轉移,免不了有這樣那樣的“雜音”,但泰興市委、市政府(1992年泰興撤縣建市)決策層沒有回避。1993年初泰興“兩會”期間,大會主席團就專門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剛剛拉開框架的泰興經濟開發區,讓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實地察看污水處理、供電供汽、給水排水、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規劃布局,聽取規劃編制單位專家和經濟開發區專業工作人員現場解疑釋惑。其間,還組織上千名機關干部到開發區參加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義務勞動。“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凝聚共識,推進化工產業集聚發展、‘三廢’集中治理。”王振南說。
沿江化工開發區從建立之初,就對環保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項目選擇上,明確“兩不上”,即污染重的項目不上、有污染而無法治理的項目不上;在治污設施和生產建設上,做到“三同時”,即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在總體治污方案上,實行“兩級處理”,即考慮到各企業、產品污水中成分不一,先由各企業進行一級處理,達到三級排放標準后由總管道輸送至污水處理廠進行物化、生化二級處理,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后再定期排放。
事實上,沿江化工開發區無論是建設初期,還是后來成為省級經濟開發區、步入良性發展時期,對“兩不上”“三同時”“兩級處理”均執行得相當嚴格。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沖過去的。”
專業化工園區的建設,全國范圍內沒有先例,規劃如何編制,基礎設施如何配置,找不到現成的經驗。碰到的矛盾和困難很多,最突出的有兩大問題:如何籌集建設資金?如何增強開發區吸引力?
當年的江邊荒灘留下了一段開拓求索、激情燃燒的歲月
當時泰興市委、市政府對開發區建設給予了大力支持:從全市工業發展基金和環保排污費中,專門切出一塊,支持開發區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
將規劃區內濱江麻風病醫院整體搬遷,近千畝國有土地無償劃撥給開發區,由開發區有償轉讓給建設單位,收取的土地轉讓費除支付濱江麻風病醫院一些貼損外,余下的全部用于基礎設施建設。
當年在泰興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開發區的建設者們和創業者們開動腦筋,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王振南回憶了印象最深的有兩件事:
1)連續多年向省、揚州市三電部門爭取,每年爭得300萬元至40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區內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
2)1.2萬千瓦裝機容量的沿江熱電廠,僅靠5萬元啟動,就撬動幾家銀行“抬石頭”,開工建設。
除積極上爭、銀行融資外,泰興市還動員各部門主動參與開發區建設,將開發區唱“獨腳戲”變成全市各部門“大合唱”:像泰興城區直通開發區的專用一級化工路(現在叫通江路)、開發區日供水3萬噸的自來水廠、年吞吐量30萬噸的建材碼頭等公共基礎設施,就是由泰興交通、水利、電力等部門墊資建設的。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開發區的建設,最值得稱道還是建設者和創業者們的戰略眼光,開發區建設之初就確立了一個方針:“富規劃,窮開發”。
“富規劃”,就是規劃要站得高、看得遠,不為眼前的困難所困擾,多做利于長遠的事,適應今后不斷發展的大趨勢;“窮開發”,就是艱苦創業、量力而行,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先公共基礎設施后企業配套設施、先生產設施后生活設施、先主體工程后輔助工程,把有限的資金都用在刀刃上。
1995年開發區萬噸級通用碼頭開工建設,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當時,有些人認為,開發區緊鄰國家二類開放港口——高港港(現叫泰州港,為國家一類開放港口),資金這么困難,沒有必要再重復投資建設萬噸級通用碼頭。“但從開發區的長遠發展趨勢看,沒有萬噸級碼頭,就發揮不了開發區通江達海、水運成本低廉、大吞吐量的優勢。”王振南說。正是基于這個戰略考量,開發區建設者和創業者們力排眾議,堅持長江黃金岸線“深水深用,淺水淺用”原則,將原高港港務局過船客運碼頭水下-12米的深水岸線置換出來,“勒緊褲帶”,拆資建設開發區萬噸級通用碼頭。
短短幾年時間,泰興經濟開發區內“七通一平”基本實現,日處理5000噸污水的污水處理廠、“兩橫四豎”區內混凝土公路、2.5萬千瓦(后增加裝機容量)的沿江熱電廠、萬噸級通用碼頭、11萬伏變電站、每秒4個流量的兩個排澇站等公共基礎設施相繼建成,成為泰興重要的對外開放窗口和招商引資“強磁場”,極大降低了企業落戶后水、電、汽、運輸等方面的投入。
“三十而立”的泰興經濟開發區風華正茂,前景看好。作為泰興經濟開發區首任黨工委書記,王振南希望“泰興經濟開發區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繼續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放大‘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效應,早日創成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待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