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京市全面啟動“無廢城市”建設以來,南京江北新區積極響應,緊扣“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構建起多層次、跨領域協同推進機制,以全域聯動破解固廢治理難題。
多維發力 構建“無廢”建設體系
近年來,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以“無廢城市”建設為戰略支點,錨定“無廢園區”發展目標,通過制度創新、技術攻堅與產業轉型“多維發力”,同時圍繞國家“無廢城市”建設部署要求,編制“無廢園區”建設實施方案,明確8項核心指標、21大重點任務及25個關鍵項目,將其列為園區重點工作任務;組織召開建設推進會,細化企業責任清單,保障建設工作有序推進;提升宣傳力度,通過在區內主要道路懸掛宣傳橫幅、向企業發放 “無廢園區” 宣傳海報,以及借助官方公眾號推送政策解讀信息等方式,營造良好氛圍,逐步形成“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共治體系。
“無廢園區”的硬核答卷
作為南京“無廢城市”建設的先鋒陣地,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以“綠色化工園區”為底色,2024年交出亮眼成績單。
2024年園區危險廢物總處置利用能力42.9萬噸/年,較2022年總處置利用能力新增6.3萬噸/年。
焚燒處置的危險廢物在園區消納率為86.34%,較2022年增長8.05%。
焚燒填埋處置的危險廢物在南京市內消納率為85.52%,較2022年增長3.79%。
危險廢物總處置利用能力穩步提升,焚燒處置類危險廢物就近消納率穩步增長。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穩定保持在98%以上。已有45家化工企業完成“無廢工廠”建設,約占化工企業總數量的50%。
2024企業標桿案例 讓固廢“身價翻倍”
01南京金陵亨斯邁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鉬殘液綜合利用項目)
?年減量危廢9000-10000噸,按危廢處置均價2000-2500元/噸計,節約危廢處置費2000萬-2500萬/年。
?年產400噸氧化鉬,按產品市場均價計算,產生3500萬收益。
02藍星安迪蘇南京有限公司(丙烯酸廢液技改項目)
?改進工藝,實現危險廢物源頭減量。企業將丙烯酸廢液由天然氣焚燒自行處置法改為水處理法,每年減少危險廢物產生量約70000噸。
?減污降碳。每年減少大量天然氣消耗及氮氧化物排放,能夠創造較大的經濟效益及環境效益。
?新材料科技園攜手南京長江江宇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宇公司”)旗下雅邦研究院聯合攻關哌啶廢液再生利用技術,突破掌握成套化利用技術工藝,在江宇公司建成4000噸/年哌啶廢液綜合利用生產線,取得了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四化協同、全域共生
01產業循環化:構建“固廢—再生材料—高端產品”全產業鏈,推動園區內企業形成“廢物互供、能源互補”的產業共生網絡,實現固廢100%資源化利用,打造千億級綠色產業集群。
02技術智慧化:依托AI、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建立“智能分揀—精準匹配—數字交易”平臺,實現固廢全生命周期追蹤管理,資源利用效率提升50%以上。
03機制協同化:突破行政邊界,建設跨區域固廢協同處置中心,推動長三角“廢物交換地圖”系統,實現區域資源錯峰調配與規模化增值利用。
04社會零廢化:通過“企業碳賬戶”“個人綠色積分”等激勵機制,聯動生產端與消費端,培育“零廢棄工廠”“無廢社區”等多元“無廢細胞”,形成全民參與的循環型社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