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9月在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調研時提出的要求,對園區開展智慧化工園區創建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
近年來,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區堅持以“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為追求,持續推進智慧管理平臺功能提升、封閉化管理和物流調度中心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企業“智改數轉”專項行動、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引領建設五大工程,努力打造運行智能化、全域可視化的化工園區,加快創成全國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單位。
一、以建設智慧園區管理平臺為中心,打造智慧園區“大腦”
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智慧管理平臺對安全、環保、應急、封閉化等監測數據全面接入,利用平臺對相應領域實施智能化監測、預警和治理。提升智慧管理平臺功能,進一步打造智慧園區“大腦”,是實現園區綜合治理更加智能化、智慧化的關鍵。
建設提升“六位一體”功能系統,打造一體化智慧監管平臺。園區投資4000余萬元,于2020年3月建設投用智慧園區管理平臺,利用互聯網、工業物聯網、數據中心等技術搭建一體化綜合監管平臺,對安全、環保、應急、封閉化等智慧化監管,實現“一屏知全域、一網管全園”。接下來園區將對標《智慧化工園區建設指南》、應急管理部、生態環境部等重要標準,充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5G 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園區建設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完善安全、應急、環保、封閉化、能源和公共服務保障6大功能系統,建成基于統一數據處理中心的集中管控平臺,進一步提升安全、環保、應急等方面智能管控能力。
聚焦數智運維,保障智慧管理平臺有序運行。園區建立“一支”8人專業平臺運維隊伍,開展24小時運維工作,保障園區智慧系統高效運行。完善運維工作制度,園區制定了《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智慧園區平臺運行機制》、《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智慧園區平臺安全、環保監測報警處置工作流程》、《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智慧園區工作管理規定》等運維管理制度,從制度層面保障長效運維。
加強數據安全保護,為系統安全運行保駕護航。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沒有網絡安全就是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園區成立網絡安全專業工作組,強化組織領導,全面貫徹《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嚴格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風險評估等安全制度。完善網絡安全管理制度、預案等,強化應急演練,定期開展信息、數據風險排查工作,強化應對突發網絡安全事件處置的能力。同時推進企業網絡安全主體責任落實,加強數據源頭安全防控,加強企業端網絡安全培訓,強化對與園區系統互通的平臺進行安全診斷、檢查,加裝防火墻等設施設備,加強對企業各類信息化平臺、網站等數網絡安全防護。
二、以推進封閉化體系和物流調度中心建設為支撐,塑造智慧園區“骨架”
封閉化和物流調度中心是化工園區升級的必選項目,是智慧園區實施對封閉區內人員、車輛、物料智慧化管控的重要抓手。
高標準建設封閉化體系,實現人、車、物全流程、智慧化管控。2021年以來,園區在實施封閉化管理的基礎上,根據《江蘇省化工園區化工集中區封閉化建設指南(試行)》(蘇安辦〔2020〕37號)要求,共計投資1000余萬元高標準推進封閉化提檔升級。打造完全封閉的園區。利用企業圍墻、封閉化圍擋、河流、封閉化卡口等物理隔離措施,全方位、無死角實現封閉化物理隔離。園區共有5個卡口,1個?;穼S每冢?個普通卡口,2個綜合卡口。拆除金陵河、一干渠沿線不必要的通道、橋梁,徹底解決長期存在的封閉化盲點、痛點,不斷綜合提升卡口形象、功能等,打造勤務基地等。加強封閉化系統管控。結合封閉化一期、二期434路視頻、測速等監測設備,利用封閉化車輛申報等軟件系統,全面實現人、車、物全流程、智慧化管控。
建設危化品物流調中心,防止流動安全風險集聚。2021年,園區投資3500萬元,根據《化工園區危險品運輸車輛停車場建設標準TCPCIF0050-2020》要求,建設省內一流水平的?;肺锪髡{中心。?;肺锪髡{度中心占地74.9畝,建設1個車輛調度中心,50個停車位,其中40個空載,10個實載。危化品物流調度中心配套建設車輛預約,入場檢驗,視頻監控,消防控制,車輛引導,智能疏散等系統。進入危化品調度中心的?;愤\輸車輛需提前預約,經過安全檢驗、登記、規劃行車路徑后方可進入園區指定企業裝卸,車輛裝卸完成后駛離園區,通過系統調度實現對進出園區的危險化學品和危險廢物運輸車輛實施統一管理、科學調度,防止園區內安全風險積聚。
統一調度,推進園區封閉化高效協同運行。園區成立指揮調度中心,以智慧管理平臺為“大腦”,利用封閉化管理系統,對進出園區的人員實施分類管控,對車輛、原輔料進出實施全流程管理;成立封閉化專業運維隊伍,24小時值班值守,常態化開展封閉化運維,嚴格管控封閉化人員、車輛進出,強化封閉化巡查、違規事件處置等工作。組建危化品物流調度中心專業運維隊伍,對?;奋囕v進行系統調度,實現車輛從預約、登記、道路行駛、裝卸、出園的全過程掌握。同時成立一支15人應急救援隊伍,配套微型消防站1處,全面保障?;肺锪髡{度中心運維安全。加強部門協調聯動,共享系統數據,協調聯動應急、環境 保護等部門處理封閉區內安全、環保等問題。
三、以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依托,強壯智慧園區“經脈”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建設、打通數據傳輸的所有通道,保障智慧園區管理平臺數據傳輸、存儲、運行快速、高效、安全,是建設智慧園區的前提保障。園區一直加強數字基礎建設,強壯智慧園區“經脈”等工作。
建設標準化機房,構建數據存儲中心。園區采用自建機房方式實現對智慧園區管理平臺數據儲存、保護與運維。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機房建有機柜7個,配置服務器11個,實現存儲達960T,同時配套建設穩定的供電、數字網絡、溫濕系統等;二是加強網絡安全防護設備設施建設。機房設有綜合安全網關、入侵防御、防火墻備份一體機等安全防護設備設施,保障日常數據運行安全。接下來園區將根據實際需要,加強對機房擴容、數據安全保護等系統建設。
推進通訊網絡基礎全覆蓋,夯實智慧園區基礎。園區不斷加強信息通訊基礎設施規劃布局,健全園區主干通訊網絡,提升光纖寬帶容量,提高網絡穩定性,保障通訊硬件基礎滿足需要。目前依托于電信、移動、聯通三家運營商,實現2G、4G通訊網絡建設全覆蓋,滿足現有智慧園區有線、無線專網等通訊要求,下一步將全面推進5G網絡全覆蓋。
推進物聯感知終端應接盡接,強壯智慧園區“經脈”。通過攝像頭、傳感器(溫度、壓力、可燃有毒等)、GPS終端及其他數據采集監控監測設備的投入和使用,在安全、環保、封閉化等方面實現有效監測預警。視頻數據接入:園區封閉化一期、二期建設,共計建有434路視頻監控等數據采集設備,并將數據接入園區智慧管理平臺。企業在安全、環保、能源等方面投入安裝大量數據采集設備,將重點監測部位、重點點位數據接入平臺。目前接入平臺的企業端視頻數據(安全、環保):1298路。安全方面在線監測數據:共接入可燃、有毒、溫度、壓力等監測預警傳感數據7255個。環保方面在線監測數據:共接入TP、COD、NH3-N、TVOCs(可揮發性有機物)、PH值等監測預警傳感數據887個。園區將根據監測監管工作需要,增設數據采集設備,特別是能源、消防方面數據采集設備,進一步提升園區綜合監管范圍。
四、以開展企業“智改數轉”專項行動為著力點,激活智慧園區“神經末梢”
開展企業“智改數轉”行動,加強企業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提升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是建設智慧園區的重要著力點,是企業履行主體責任,強化園區智慧化管理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園區企業不斷在信息化平臺建設、互聯網標桿、智能車間、數據上云等方面加大投入,走出園區特色“智慧化”道路。
推進企業信息化系統建設,搭建企業智慧“大腦”。目前化工企業均完成“五位一體”信息化平臺建設,并將重大危險源、生產全流程、特殊作業、人員在崗在位等信息,接入園區信息化平臺,目前所有?;菲髽I根據應急管理部標準要求,積極推進企業安全風險管控平臺升級建設,全面加強特殊作業、雙重預防等系統建設,并將數據推送至省、市應急系統平臺。
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強數字化治理。大力推進互聯網標桿企業創建。支持龍頭企業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推動“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目前園區共獲得市級互聯網標桿榮譽 2家,即江蘇阿爾法藥業有限公司和宿遷聯盛科技有限公司2家企業,計劃到2025 年,省級工業互聯網標桿企業達到1個,市互聯網標桿4個。積極推動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建設。大力推進車間、工廠智能化建設,建成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智能制造示范車間,全面提升企業生產智能化水平。目前園區共創成市級智能車間11個,計劃到2025 年,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智能制造示范車間分別新增1個、3個,市級智能制造示范車間達到15個。推進企業上云工程?!捌髽I上云”是通過自建云服務或通過一些“云組織”的基礎服務商,實現業務流、人才流、資金流等的在線化、網絡化、智能化。近年來,園區以規上企業為重點,推動工業企業“上云用數賦智”,目前完成星級上云工程20家(三星上云14家,四星上云6家)。計劃到2025年,星級上云企業達到26戶。
信息賦能助推企業提質提效。企業積極推進信息化、數字化建設,提高企業本質安全的同時,實現了數字化監管,為企業生產經營賦能增效。開展“自動化減人,機械化換人”等專項行動,園區大力推進生產工藝自動化升級改造工作,推動企業投入近1億元完成對高危工藝、關鍵點位自動化、信息化升級改造、設備工藝更新換代,實現自動化減人600余名,同時大大提高經濟效益,進一步提升化工本質安全水平。園區大力推進數字化技術應用推廣,在生產全流程管理、安全、環境管理、消防等領域實現數字化監管,實現對生產全流程管控的同時,為生產經營提供強化的數據支撐,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五、以創建全國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單位為目標,智慧賦能園區治理能力現代化
宿遷生態化工園區在開展智慧化工園區創建中找準目標,制定三年行動計劃,2022年爭取進入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創建)單位,同時立足中小型園區,總結提煉建設過程中的亮點經驗,做出中小型園區智慧化工園區的樣板,推出具有可學習、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進一步打造園區特色品牌,力爭在2024年前創成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單位,打造智慧園區名片。
爭創全國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單位建設單位。2021年以來,園區加入石化聯合會園區委,成為會員單位,緊追主流園區發展步伐,參觀學習其他園區建設經驗,積極對照《智慧化工園區建設指南》不斷提升園區智慧管理平臺,按照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單位(創建)7大標準,38個具體評分項目開展創建申報工作,2022年12月12日,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經專家評審,由中國石油和化工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批準為第五批全國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建設單位。
探索特色亮點應用場景建設,爭創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單位。建立企業畫像與動態評價分級模型。建立企業智能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分級模型,為每家企業建立大數據檔案,生成企業綜合畫像,從企業安全、環保、能源、經濟等自身管理水平和效益水平等方面進行評價與分級,對企業在園區的地位進行綜合評價,實施差別化管理,為產業淘汰和資源傾斜提供數據支撐,促進企業與產業不斷升級。建設基于AI技術的視頻智能識別應用。對接企業重大危險源、?;穫}庫、高危裝置區、中控室等企業重點部位的安全視頻監控數據,實現對企業重點安全部位的實時監控。基于AI視覺識別技術的動態監控圖像分析,充分利用視頻資源,實現園區視頻的智能化分析與預警報警。實施安全生產積分管理。利用安全生產積分管理系統定期對企業的安全生產日常管理情況、隱患整改情況等進行評分和排名,督促企業強化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同時智能生成安全隱患檢查月報、企業安全、環保預警報警周報,供監管部門動態掌握企業情況。構建廢鹽資源化全流程管控平臺。通過廢鹽資源化全流程管控平臺可促進園區產業循環鏈接。符合“橫向耦合、縱向延伸、循環鏈接”原則,實現產業循環式組合、企業循環式生產,促進項目間、企業間、產業間物料閉路循環、物盡其用,切實提高資源產出率。
以試點示范為引領,推進智能數據一體化管理。以創建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單位為引領,全面推進智能數據一體化建設,以信息與通信技術為支撐,圍繞安全、環境管理、應急管理、封閉化管理、運輸管理、能源原理、辦公管理、公共服務與保障系統體系領域,通過數據整合與信息化平臺建設實現智慧化管理與高效運行的化工園區,實現信息、數據交互共享、分析預判,從而有效降低安全環境風險,實現化工園區資源優化配置,整體效益優化。力爭2024年底前創成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單位,充分發揮“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單位”的標桿作用,持續推進智慧化工園區先進技術在園區治理方面的應用,加快園區高質量發展。
從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設智慧園區的必由之路。園區充分利用互聯網+等先進技術,打造安全、環保、封閉化等智能監管系統,將園區變得更“聰明”。園區不斷完善軟件系統功能,提高園區及企業智慧化建設水平,強化信息化基礎建設,成功創建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打造智慧園區名片,推動園區智慧化建設取得長足發展,助力園區向更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海濤 系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黨工委委員、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